党的“忠诚战士”艾思奇:毕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2-06-19 01:08:49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四合院大致保留着它以前的模样。走进小院,石墙上爬满藤蔓,院落里草木葱茏,在这里,走出了中国一代哲人艾思奇。

  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穿透力,“一卷书雄百万兵”,他的《大众哲学》凝聚、动员了推倒“三座大山”的磅礴力量。

  4月25日,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腾冲,探访艾思奇故居,感受哲学力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水碓村。父亲李曰垓是一位民主革命家,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云南民主革命和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艾思奇从小受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一生为国为民、廉洁自律、艰苦奋斗。

  14岁时,艾思奇赴香港读书,在此期间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并自修德语,一共会四国语言。1927年和1930年,艾思奇两次东渡日本留学。期间,艾思奇与鲁迅同样看到,光凭工业不能救国,必须在思想上唤醒民众。他阅读了许多英、德、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原版和译版的著作,从而奠定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艾思奇愤然回国。1932年,留在上海的泉漳中学任教,后来创办“量才业余夜校”并任教员。艾思奇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普通,最生动的事例,把新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

  1935年,艾思奇把“哲学讲话”修改后以《大众哲学》的名称出版。此书的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艾思奇因此以“大众哲学家”而名扬全国。1949年前,全国各地区发行的版本已达 75版,后经版本专家统计,总版本数量超过 90版,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奇迹。

  “当时许多学生,就是因为看了《大众哲学》之后,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一心一意跟党走。”艾思奇故居讲解员伯雁婷介绍,艾思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终其一生都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学者。

  正如艾思奇的文章中所说:“我写《大众哲学》,不是为了那些富家子弟为他们提供好看的衣裳,而是为贫穷的百姓提供一个烧饼。”艾思奇的一生留下了大量光辉著作,连续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民族解放与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还著有《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及有关哲学论著多篇。曾评价他为“党在理论战线年,时任中宣部部长赞扬艾思奇是“毕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

  2020年1月19日,习在视察艾思奇故居时指出,艾思奇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艾思奇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这片花园是腾冲市人民政府在90年代末扩建的,园中的艾思奇先生铜像,于2005年10月3日落成。”伯雁婷介绍,1980年艾思奇夫人一及其弟李生勉等将艾思奇故居捐赠给腾冲县人民政府,经修缮后于1984建立“艾思奇纪念馆”对公众开放,现在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这里仍保存着艾思奇使用过的部分文具和生活用品。在展厅内,一本厚厚的俄语词典在玻璃柜里静静摆放。透过历史的窗口,人们仿佛看到艾思奇伏在案前奋笔疾书,探寻真理的模样……

  “以前每天到故居参观的人数可达3000人左右,年均参观人数达25万人次,虽然目前受疫情影响,参观人数相对少了一些,但每天都有游客前来。”伯雁婷表示。

  自故居开放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把艾思奇纪念馆建成一个青少年和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充分利用馆内展厅中的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资料等,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普教育、爱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继承和弘扬艾思奇等老一辈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方法,组建腾冲市“艾思奇百姓宣讲团”,着力打造一支受百姓欢迎的宣讲员队伍,使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大众,发挥作用。

  据悉,宣讲团成立9年多以来,共发展400名宣讲员,开展宣讲6300余场次,受众40余万人次,切实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送入寻常百姓家。(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