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06-18 07:19:58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却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回顾中国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不仅从总结中国百年历史成功经验的高度肯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而且指明了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在同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同志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勇于面对、成功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所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构成中国具体实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百年来,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就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说,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复兴的意义就越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越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体现出越来越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对于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有利于使马克思主义逐渐融入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之中,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化。

  当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正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之所在,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离不开对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积极学习借鉴。一百年来,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从而既赋予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性,又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性,也保证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能够始终站在时代潮头,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当然,对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学习借鉴都要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的需要,不能“食洋不化”,更不能“全盘西化”。

  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说的那样,“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就一定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取得新的胜利。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通过实施有效的疫情管控措施,率先在经济上实现复苏。与此同时,一系列超常规政策的出台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力量。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通过对标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在规则制定中把握主动权和线

  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形成客观性认识、本质性理解与自觉性认同是提升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认同度的必然逻辑。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义性,就体现在它强调各国在追求本国正当利益时应该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应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