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理力量

发布时间:2022-11-14 05:22:57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李广春

  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登习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篇闪烁真理光芒和催人奋进的文章,是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定海神针”、化危为机的思想武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胜全面小康的战斗号角,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振奋,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与大规模贫困作斗争的壮举,生动诠释了中国人的使命担当,一个个“十八洞村”拔掉了穷根,“两不愁三保障”让人民真切地感受到共同奔小康的愿景,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城乡低保、大病统筹、均衡教育、健全文化体育设施,等等,让人民的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人们从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中,读懂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不过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自身的发展再次向世界证明了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融汇古今,又博采众长,始终立足中国大地,以问题为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中国这艘经济大船,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绕过暗礁,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即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仍然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化险为夷、化危为机,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六稳”“六保”让我们行稳致远,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正为中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厉兵秣马,自贸区建设表明了中国永远对外开放的自信,港珠澳大桥使大湾区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地标。生动的实践和显著的成效,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然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科学理论。

  伟大丰富的实践催生了创新的理论。政治经济学流派众多,但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走自己的新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照搬照抄,尊重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开拓新境界。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不可破,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使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各司其职,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合力并进。特别是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造性地贡献了新的中国智慧。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