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理解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2-06-13 11:34:20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新运用。要坚持世界物质性观点,夯实农业支持“双循环”的物质基础,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着力解决“三农”发展的重点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双循环”的发展动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新运用。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我们正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体现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外部环境趋紧、发展条件变化倒逼的结果,体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思维,反映了我们立足自身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和责任担当。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首先,“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有清晰的历史脉络。它是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十二五”强调“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发展模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思想观点中演变而来的。其次,“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国情世情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比较优势转换,我们以国际循环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加速下行。在发展萎缩的情况下,各国对出口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对中国的外向型产业造成冲击。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将过去的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努力将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有机联动起来。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党中央提出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方针很好体现了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双循环”战略既是在新发展压力下的收缩战略,也是在新变局面前的蓄势战略,其根本要求就是把握和顺应外部变化,积极发挥内在主观能动性,以变应变、以变求进。实现“双循环”必然面对一系列困难挑战,战胜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进步发展的过程。在“双循环”的矛盾关系中,国内循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双循环”的路径走向和工作的主要方向,我们必须立足国内,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需求水平,推动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有力有效的国内循环,支持和促进国际循环的顺畅进行。

  商品的惊险跳跃:实现“双循环”的必然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国家的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关键是要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否则再生产就难以为继。所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就需要按照产业分工的内在要求,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链,打通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资金、物流等关键节点,促进链条内各主体的有机协同,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安全。

  顺利推进社会再生产:“双循环”的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产品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社会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4个环节,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生产决定着消费,它通过供给影响着需求;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实现价值。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要打通以上4个环节,形成结构优良、比例合理、运行有序、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追求供需协调、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均衡。

  适应世界性的市场:“双循环”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全球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球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收益的不均衡性,并使发达国家垄断产业高端、发展中国家困守产业低端的不合理国际分工进一步延续。因此,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国内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在开放发展中着力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竞争力。通过扩大内需,逐步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在面对国际竞争时有能力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实现更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经济与社会变革:“双循环”的客观要求。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本动因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认清形势、把准方向,立足本职、有所作为。

  坚持世界物质性观点,夯实农业支持“双循环”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农业的粮食供给、原料保障等基本功能,通过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提升防灾减灾水平等工作,有效提高农业增收保供能力,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固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

  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着力解决“三农”发展的重点问题。借鉴国际经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形势变化要求,按照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原则,围绕“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堵点难点,聚焦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着眼粮食产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力提升与农民增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有效投入、“三农”队伍发展、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内外两方面积极因素,有效应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积极引导矛盾的发展转化,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发展劣势为后发优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日益美好、城乡有机融合。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双循环”的发展动能。以开放的思维和举措,进一步完善国际国内农业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格局,推动“双循环”更加顺畅、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持续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培育壮大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更高的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供更充足的供给,满足更广泛的国际国内需求,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通过实施有效的疫情管控措施,率先在经济上实现复苏。与此同时,一系列超常规政策的出台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力量。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通过对标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一方面可以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在规则制定中把握主动权和线

  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形成客观性认识、本质性理解与自觉性认同是提升中国价值观念国际认同度的必然逻辑。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义性,就体现在它强调各国在追求本国正当利益时应该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应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