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端午·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两弹一星”中国梦 上下求索家国情

发布时间:2022-06-11 22:25:12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浓浓家国情,拳拳赤子心。端午节承载了中华民族浓郁的家国情怀,而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身上最显著的标识。半个多世纪前,数以万计的科技工作者以身许国,投入伟大事业中,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上下求索,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勇毅前行。

  这张照片拍摄于36年前的端午节后不久,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人生中最后一次见面。2021年,杨振宁百岁生日时,讲述了一段他和好友邓稼先鲜为人知的往事:那是1971年他第一次回到新中国时,邓稼先写给他一封信,信中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让杨振宁久久难忘。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我觉得今天50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回国)以后50年,是合了你“共同途”的瞩望 。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依靠手摇计算机这些简易设备,邓稼先和同事们测算出模拟爆炸的全部参数。

  在一次空投试验故障中,邓稼先奋不顾身检查核弹碎片,受到了致命的辐射伤害。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邓稼先也没有忘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以身许国的铿锵誓言。程开甲10年内4次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无怨无悔;投身荒漠20多年,参与组织指挥30多次核试验,隐姓埋名为国披甲铸盾。

  国家的需要就是吾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带领团队,不到10年就彻底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和仪器领域一穷二白的面貌,动手制作了测量核弹爆炸威力的高速仪器等光学设备,并让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1986年,年过七旬的王大珩起草并牵头提出“863”计划,对我国航天、信息、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就明确了“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如今,在王大珩亲手创建的长春光机所,科研工作者们正在加紧研制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巡天光学设施总体主任设计师 徐抒岩:同等深度和精度基础上,它的(视场)广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以上,我们现在能够站在制高点上,研制这样一架国际领先的大型空间望远镜,是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两弹一星”事业奠定了中国国防安全和航天事业的基石,更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路标,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毅前行。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载人飞船副主任工艺师 许帆:“两弹一星”的精神指引我们继续开拓创新,不管是目前的中国空间站,哪怕是未来的载人登月,我们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 叶聪:奋斗者会不停奋斗,因为我们的征程在辽阔的海洋,有大量的未知的对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中国天眼FAST项目总工程师 姜鹏:关键技术是讨不来的,我们更应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两弹一星”的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