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文化观

发布时间:2022-07-23 14:46:25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文化和历史是内在的统一体,历史是文化的根,文化是历史的魂。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进行唯心化、抽象化的理解,坚持“唯洋是尊”等错误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否定中国执政的文化根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唯心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思想支配行动,什么样的思想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毋庸置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及其成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为前提的。正是由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这一客观事实,虚无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从碎片化的历史认知中断章取义,以个别代替整体,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有意放大我们在实践中的挫折和失误,进而抛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空想论”,甚至将其污蔑为异端邪说的“幽灵”。殊不知,170年前,正是“一个的幽灵”公开宣称理论的阶级性,使各国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焕然一新,也正是这个“幽灵”逐渐成为中国的科学指导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路明灯。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用发展的、全面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割裂中国历史,尤其以割裂党史为重点,把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对立起来,以此相互否定,进而宣扬“幽灵”论等错误观点,其最终目的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特定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其核心价值观也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核心价值观的差异性反映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多样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该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定的国情。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中,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自信,文化自信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把价值观抽象化,罔顾不同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传统和不同的国情这一基本事实,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吹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他们把资本主义制度视为一种普遍合理的自然存在,认为“生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基础上的,并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需要的诸如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与价值范畴,也就必然具有‘永恒真理’与普世的性质”。他们不愿也不敢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的现实性和具体性,不懂得“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范畴是一种历史性生成,因而属于历史范畴”,通过虚无这些范畴的历史生成,脱离具体内容抽象地谈价值观,进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历史观上秉承唯心主义历史观,因此其理论谬误也反映在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立场中,也就是说,其对历史发展客观性的否定表现为历史本体论的虚化、历史认识论的虚构及历史价值论的虚幻。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的本体是人的实践,而实践的最根本特征是客观物质性。唯心主义历史观却坚持“精神”的本体性,突出反映在其对待历史事实的态度上,“碎片化”“中性化”“娱乐化”是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客观性的惯用技法。历史虚无主义以满足自我需要为根本,把历史过程视为主观解释,以部分历史事件的偶然性消解历史规律的必然性,从而否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历史认识论聚焦在历史的认知层面,而历史价值论则聚焦在历史的评价层面。历史本体论的虚化、历史认识论的虚构,必然导致历史价值论的虚幻,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为逻辑把历史的评价与客观事实相分离,鼓吹历史评价的多元化,把历史的评价视为戏说历史,从而否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加艰巨的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每次飞跃和升华都蕴含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尽管近代以来中华文明的发展遭到了西方文明的碰撞,但并没有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历史虚无主义者从消解历史进步的观念出发,主张抛弃“黄土文明”。他们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跳不出唯心主义的窠臼,习惯于用“精神”解释历史发展过程,从而陷入民族自卑和文化自卑,宣扬鼓吹“全盘西化”才是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不同文明的共存。习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不同文明的共存或文明的多样性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也就是说不同文明的互鉴、交流乃至发展既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这实质上是“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否定中华文明的存在。

  从根本上讲,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有其鲜明的阶级性,规定着文化的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出发,否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斗争性,进而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去主流化”的伪理论。他们往往以“学术中立”为幌子,以抽象的分析法瓦解中国人民长期建立起来的民族精神,冲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动摇和瓦解我们的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意识形态领域“西化”“分化”“妖魔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瓦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和舆论武器。历史虚无主义绕开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以“普世模式”等面目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灌输和渗透西方价值观,最终实现其所推崇的“去意识形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