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07-13 21:43:02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作为关于价值和价值现象的知识体系, 价值观从逻辑上通常包括价值思维、价值原则、价值理想与价值规范, 它们相互渗透、交互作用, 构成有机统一的价值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为一个严密的价值知识体系同样包含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价值思维:实践价值思维。价值思维是价值观的灵魂与核心, 它从根本上规定并制约着主体的价值旨趣与方向。马克思以实践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 确立了实践思维方式, 完成了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从不抽象地谈论价值和价值问题, 而总是从人的实践活动, 从人的劳动出发考察价值和价值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明确要求以实践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一切问题( 包括价值问题)。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是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2]在这里,马克思从实践价值思维出发, 论述了诸多的经济学价值范畴,也为我们把握哲学价值一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探讨了人的价值:“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 就是国家、社会”。他又说: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里, 马克思提出了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价值的本质、价值关系、价值现象的考察始终着眼于实践思维、实践方式,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运思方式与基本旨趣。在此意义上, 我们也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本质上就是实践论。

  2、价值原则:人民主体论。价值原则通常规定了价值的起源、根据和最终尺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历史观是一致的, 在历史观上它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因此它认为人民群众也是价值创造与实现的主体, 进而坚持以人民群众( 无产阶级)为价值主体的价值原则,所以,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 他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价值的起源、根据、最终评价尺度, 因此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也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可见, 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 即以人民为本位,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原则。

  3、价值理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石, 是建立在对信念和信仰基础上的, 它的价值理想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更多的是用这样的话来概括他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新社会的特征:“自由人的联合体”, “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如此等等。可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定位为价值理想, 并将这一信念贯穿于整个学说理论体系之中, 从而具有了广泛的大众性与亲和力, 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加令人感到亲切, 更富有人文关怀精神, 既符合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 又顺应了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

  4、价值规范:人民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价值主体是人民, 对于社会主体来说, 利益问题具有根本性, 人们生存与发展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而利益问题是一个价值问题。可见, 高扬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 就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基于此,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所以, 人民利益标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范,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出发点、归宿点, 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与价值创造活动的评价、衡量标准与最高尺度。人民利益标准是一个抽象、笼统的概念, 从历史主体自身发展的维度看, 人民利益往往体现为现实的人———无产阶级

  辽宁省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牛津深圳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教案M3U1课时计划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复试经验,考研经验,心得分享,考研流程

  [原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域下的就业问题研究(hopekcn穿越时空)

  专题14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2019年度中学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单元试卷-含答案08603

  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基础达标测试题3(附答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