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ku真人

发布时间:2022-07-13 15:41:41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加剧,造成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觉醒,因而十月革命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兴起。由于俄国与中国相邻,俄国十月革命炮声对中国的震动更大,而且中国在很多方面与俄国有相似之处,如都是地大人多、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反动统治时间长而且政治腐朽等,因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发生于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而苦苦求索——学西方搞实业救国、学日本搞维新变法、学美国搞民主共和却重重失败的历史条件下,十月革命的胜利无疑是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新路。因此,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使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了“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用当年的话来说,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中国诞生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并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内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欧洲和俄国。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和国内的封建经济。掌握中国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配的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中国政治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毫无民主权利可言。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而革命则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从1840年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物质上的落后固然是重要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是精神上的被动。因此,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用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来解决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里发生的特殊革命所遇到的特殊困难。这种新的理论就是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是说只有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各阶级状况,科学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才能从根本上正确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原有结论中没有给予现成答案的中国革命的特殊问题。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思想。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19世纪40-5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投资设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出现,到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与此同时,工人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乘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战无暇东顾而迅速发展起来,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地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多万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来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来源于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揭示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伟大实践活动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最初我们党只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教条,照搬照抄,因为脱离中国国情使中国革命受到极大损失。失败乃成功之母。正是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中国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理论,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作为我们党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就是思想。离开了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思想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不可能产生、形成和发展。

  思想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从中国成立到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是思想的萌芽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是思想开始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以为代表,创造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建军和建党等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战争时期,是思想的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实现了中国领导民主革命的第二次转变。在抗日战争中,引导全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了解放思想的整风运动,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思想得以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5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及时地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另一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

  思想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同国际运动中和中国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起来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

  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是思想的最显著的特点。正如在七大上所指出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时期里,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也正是在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思想。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没有具体论述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这决不是靠熟读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就可以成功的,这必须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诬蔑马克思主义和思想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作者 张荣臣 谢英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