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释义ku真人

发布时间:2022-07-12 14:04:13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重史、信史、知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特质。恩格斯曾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强调:“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就是正确把握人类历史演变历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习早在2011年就总结说:“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次强调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党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入总结并充分运用党100多年历史经验,同时以“大历史观”的名义更为重视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深透把握和经验汲取;不但反复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等影响日益广泛的妙喻,而且推动全党学习“四史”走深走实。更重要的是,提出并践行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创新理念、认识和论断。其中,近年来频频提及的“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颇具代表性,需要认真对待。

  2020年5月23日,习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在2020年7月下旬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他同样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同年10月中旬的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一次提醒说:“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次讲话强调坚持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我们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结果。到次年,习又多次对之加以强调,并进行了一些重要拓展。在2021年7月初的中国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他明确提出:“中国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2021年10月初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他郑重呼吁“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在同月下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上,他倡议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2021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他将“坚持胸怀天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总结为百年大党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这意味着,开放合作、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互惠共荣地进行对外交往、处理问题,都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表现。

  以上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实际上,这种显性语境在外交部长王毅的外交活动中更早且同样频繁使用。早在2019年年底,王毅在北京会见欧亚地区国家驻华使节时就呼吁,面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带来的严重威胁,我们应当行动起来,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8月底他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做主题演讲,提出中欧应共同煽动仇恨和对抗的逆流,坚定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2021年年底,他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发展的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

  显然,这些显性话语有共同的指向,即国际交流、对外交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历史眼光,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历史判断、历史选择。这当然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支撑。

  新时代我们党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历史新的理念、理论,特别是近几年,先后提出诸如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历史自信,它们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但有共同来源、大体同期,而且“家族相似”,有共同的实践诉求和相互支撑的科学内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在它们基础上进行不断提炼和升华的结果。这些相关论述构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出场的间接话语、隐性语境,是我们更为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它不可或缺的支援性线月下旬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要求全党通过认真、深入学习党史,“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希望“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希望“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百年征程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同时提出了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大历史观。在同年7月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一方面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搞清楚中国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可以使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强调了历史自觉;另一方面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强调了历史主动的重要性。《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除了再次强调通过学习历史、总结经验进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外,还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变化、重大成就离不开“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今天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饱含信心、昂首阔步地迈向新征程;还强调我们“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最终就是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把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大历史观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逻辑关联明确标示出来。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提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强调百年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可以使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它“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2021年12月底举行的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重点强调“学史增信”不仅是增强“四个自信”,还要增强历史自信;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基础,正确而又深刻的历史认知、历史自信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是内在统一的。

  可以看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大历史观,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都离不开历史思维,都建基于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和深刻而又正确的把握,而且内在诉求本质一致、相互支撑,它们实际上也分享了很多共同的话语表述、重要语词,如历史规律、历史大势、时代潮流,等等。这也同时意味着,不管是直接话语、显性语境,还是间接话语、隐性语境,都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很深的内在关联。

  所以,上述习的系列重要讲话,往往都强调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来记述历史、把握历史的前提性重要地位。在2021年2月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只有“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和分析现在,才能形成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才能坚持大历史观立场。而所谓的“大历史观”,核心有两点,一是要有立足于长远的历史视野,对此习曾以“五四运动”为例明确指出,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二是要有立足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宽广世界眼光,习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实际上既是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把握历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其内在要求。国外一些受唯物史观影响很大的思想家或者左翼学者都公开强调这一点,如布罗代尔明确说,“马克思的天才及其影响的持久性秘密,在于他第一个在历史长时段的基础上构造了真正的社会模式”。《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开篇就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进而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些表述,很明确地将显性语境、隐性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联呈现出来。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实际上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的时代化、凝练化表达。这就是其理论本质和精神实质。

  结合前述的直接话语、显性语境和间接话语、隐性语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的以下五方面尤为重要。

  1.“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在尊重历史普遍规律基础上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历史规律

  习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同样明确说:“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最重要的特质和优势,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这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并将之继续下去的根本保障。我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既做到不被乱花迷眼、浮云遮眼,又做到在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有不断的创新推进;既要选择做符合历史规律的事情,又要选择不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情。新时代我们充分做到了这一点。比如,既认识到“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代表着生产关系演变的前进方向”,这符合唯物史观社会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所以“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认识到“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根据这些认识,新时代我们在原有改革开放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倡导并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并深刻把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顺势而为

  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大势、时代潮流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普遍的历史规律往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历史大势、时代大势或潮流往往是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它们是历史规律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或者说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习一方面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习多次把掌握历史规律与把握历史大势、时代潮流并提,强调这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走向历史自觉的前提,当然也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涵。他还特别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具体而言,除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外,我们还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我们为此对内深化改革,强调创新驱动,对外扩大开放,助推经济全球化在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上迈进,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为开放互惠、互通融合,推动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共同的努力方向。此外,我们还认识到“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这个大势决定的,无疑是两岸同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选择。

  尊重客观规律及其决定的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另一种表达。当然,这种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既要重视宏观的“大势”,也不能忽略具体层面的事实、现象、态势,而要在综合考虑中进行判断、取舍。习强调:“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这也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有之义。

  3.“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尊重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人间正道,站在人类进步一边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是统一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个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规定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和趋势。所谓历史进步,不仅仅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指它是否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类基本和共同的价值诉求。从历史长波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之所以代表着历史进步的理想境界,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不仅仅在于它更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更在于它是“自由人联合体”,实现每个人和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意味着对历史前进方向的选择和遵从。王毅说,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的“新冷战”,那他就站在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选择开放合作、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从促进主体发展角度讲,历史进步和人类进步是一致的。由此,“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蕴含着对推进人类进步的立场的坚守。如前述,习在2021年中国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提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将两者并列使用。习也明确说过:“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既然是立足于主体角度和尺度把握历史进步,“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时意味着对人类共同价值、发展共识的尊重和主动践行,我们“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背后就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信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世界人民发展共识和吁求的“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与之相反的“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站在历史正义的一边,站在国际道义的一边”。100多年来,不但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我们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重要原因。

  4.“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要重视国家、民族发展的具体历史实际,立足于现实国情,科学谋划、量力而行

  马克思明确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前述的历史规律、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以及人类进步方向等都是宏观性、总体性、普遍性的“客观存在”,对于具体国家、民族发展而言,还必须重视更为具体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历史境况等客观实际,它们是“物质条件”更为具体的指向,是现实国情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存在”的具体表现。重视它们是唯物史观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应有之义,同样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内在要求。习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因为即使我们对历史规律、历史大势、时代潮流有很好的把握,但如果忽视了具体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等客观实际和客观要求,也很可能会作出脱离实际的不当决策、错误选择。习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此亦“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之一。

  这在新时代有典型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与此同时,也明确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2020年8月底举行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进一步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其要求之一,对这个新阶段的历史定位属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认,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2021年1月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强调了四个主要问题,第一个就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强调新时代这个新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它演变和发展出来的新历史时期、阶段。把握它们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围绕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客观境况,更为深入和全面地把握现实国情。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的取得,我国包括经济、科技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取得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也正因此,习代表全党多次强调要把这些具体的客观实际统筹起来谋划发展,我们才能不犯历史错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5.“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把握客观规律、历史大势和各种客观实际基础上形成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马克思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主体性的;历史有自身客观规律,人民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但归根结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实质就是把尊重客观实际、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本身还是发挥社会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这成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最重要的内涵,“站在”一词本身就体现了主体的判断、选择。

  习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明确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次“伟大觉醒”,就因为它充分彰显了中国、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主观能动性,就其核心而言,就是在对历史规律、历史大势、历史方位、历史阶段以及各种客观实际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础上,形成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如前述,我们更为明确、更为频繁地提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和明确提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都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一段时期,而且多次提出,它们显然是内在一致的。2018年中国举办了世界上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习专门指出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种“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创举”就是我们尊重历史大势、时代潮流,发挥历史主动、进行历史创造的结果。习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等等,不过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历史自信的关系凸显出来。

  概而言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站在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优势,作出符合真理和道义的历史选择。

  纵观中国100多年的伟大征程,总能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正确历史选择,把握重要历史时机开启重大历史进程,引领历史潮流勇当时代弄潮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其背后密码之一,也是我们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现实中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又提供了很多教益。这些教益往往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历史经验。立足当下,以下几点尤为必要。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把握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最基本的要求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作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的时代化、凝练化表达,其核心就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弄清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等客观实际,进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实践。习反复告诫全党,唯物史观是我们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观察现在和审视未来;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处理各类重大问题、解决各种重大矛盾的“看家本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人的必修课”。而这首先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的主要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他们是通过大量阅读前人和同时代思想家的原著、第一手原始文献把握他人思想、理解事实真相的,进而建构自己的理论。恩格斯1884年在致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以马克思撰写《资本论》为例,告诫年轻人要“研究原著本身”,这样才“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1890年在致布洛赫的信中,明确说理解唯物史观要“根据原著来研究”,“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其次要求“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并且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内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纯书斋的学问,和许多古典哲学偏重于概念推理和理论演绎迥然有别,是一种“问题中的哲学”,是在探究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各种问题中形成的科学理论,是一种介入现实并改变世界的科学,内在地要求“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最后,最高的学习境界是“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是我们确保“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基本要求。

  2.认真对待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汲取其中的有益养分,是重要的内在要求

  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归根结底源自是否有对历史规律、时代大势、客观情势等客观存在的熟知、尊重和在此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亦即是否真正坚持和践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成功的历史经验、失败的历史教训,蕴含或昭示着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有机结合,及时抓住历史机遇、开拓新的历史局面更为具体、更具借鉴性的前人实践智慧。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的有益养分,既有对抽象的客观规律、时代大势的尊重和遵守,也有更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习多次说过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明确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有时直接称之为“历史智慧”,如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考察其中的成败得失,有利于我们今天“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充分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过是借助于科学方法(如科学抽象、逻辑与历史一致分析法、辩证法等)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及其背后人类实践智慧进行总结与提升的结果,这些经验和教训不过是历史规律、历史大势通过人类实践形成的历史折射。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依据其中的实践合理性或实践错误,深化理论探索和对普遍规律的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深化不可或缺的环节。比如,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马克思先后完成《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完成《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人合写《国际述评》《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及时总结其中经验和教训,既分析了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情势,深化了对历史规律、时代大势的认识,也分析了革命实践中的缺陷和不足,如革命主体、革命策略都存在明显缺陷,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强调革命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先后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等著名论断。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及时完成《法兰西内战》进行总结,结合革命实践一方面明确承认《宣言》有些论断已过时,另一方面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建立新国家机器进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一方面再次彰显了资本主义灭亡、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开始依据实践反思,着重探讨了资本主义向长期过渡问题,高度肯定了巴黎公社诸如社会公仆、廉洁政府等实践智慧,大大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专门分析了以上两次经验总结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针对巴黎公社还强调,“分析这个经验,从这个经验中得到策略教训,根据这个经验来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都认识到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所谓“策略教训”同时关涉对普遍规律的遵守和对人类实践智慧的汲取。

  如前述,善于总结成功的历史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的传统,也是她百年征程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我们一方面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另一方面对这个传统进行了时代凸显和创新推进,以使两者更好地统一起来。比如,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既可从正面使我们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领悟前辈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实践智慧,也可从反面使我们避免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学会规避风险。为了确保“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提出“三个牢记”,即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针对党史学习教育,强调掌握党的历史经验既可在宏观层面助益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进而“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助益“判断重大政治是非”“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不犯错误,也可在具体层面提供“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质言之,就是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统一起来。所谓“明理”就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中的真理以及“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其核心就在于穿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握普遍的历史规律、时代大势和内在逻辑等;所谓“力行”就是在明理、增信、崇德基础上,悟透历史经验和教训中的实践智慧,“办实事、开新局”。既要汲取历史上成功经验的正面启迪,也要汲取失败教训的反面警示,既要透过历史经验和教训来深化对普遍规律、历史大势、内在逻辑和一般方法论的领悟,也要把握其中蕴含的具体实践智慧,这是在现实中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重要要求。

  3.坚信历史规律、敬畏历史大势,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定力,是重要的时代诉求

  正如习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强调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出于这种历史信念和对的信仰,不管资本主义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新调整,不管革命形势发生了怎样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如一地倾心支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始终保持历史定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要坚守历史定力,把信仰、信念和信心统一起来,无产阶级只有这样才能不犯历史错误,不断采取正确的实践策略,走向成功。

  始终保持坚定的历史定力,特别是坚定而持久的战略定力,是中国非常突出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其能够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面对敌人不断强化的攻势和嚣张气焰,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气定山河,写下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明确自己的政治定力;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10个月中使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的敌我强弱明显反差和不利局面,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完成《论持久战》,彰显必胜的战略定力。改革开放后,多次强调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坚持基本路线年不动摇,提出了著名的“四个不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习总结说,正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目标,“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拥有强大的历史定力。

  保持强大的历史定力,对于新时代确保“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进而更好地谋求发展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一方面,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日益凸显,但另一方面,世界步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历史汇,相互影响彼此激荡。问题在于,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不比以前没有发展起来时少,相反,甚至更多且更复杂。比如,就我们党而言,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而就国内发展而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相互激荡,“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人们公认,“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出现概率较大。习提醒,“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

  对我们而言,之所以要保持战略定力,除了尊重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稳中向好的长期总势头、生产要素条件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局面都没有改变,社会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习强调,之所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让全体党员“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最终使全党能够结合新时代的“时与势”形成强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发展定力,绝不犯颠覆性的重大错误,也不犯重要历史选择的错误,不做历史进步中的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以历史定力为支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成为历史的正确选择者、激流勇进者、逆流搏击者,成为新征程引领者、新伟业开创者。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仅是我们不断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取得更大成就的基本要求。它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本质性关联,通过它可以使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反过来,也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在理论上对它有透彻的理解、在实践中去正确践行。如何在实践中做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无疑更为重要。这当然需要熟读经典、悟透原理,但仅此是不够的。这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又提供了教益。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并总是能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正确的指导意见,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些“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举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建设“学习型政党”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学习,一是培养科学思维,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内在要求的诸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以及其他诸如底线思维、精准思维、法治思维等,二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重大挑战、风险、阻力、矛盾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最终不仅站得高、看得远、望得清,还要做得实、干得好、出成效,使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有更为深厚和牢固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由此,如何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更好地辩证统一,就成为新阶段新征程重要的历史任务。

  (作者简介:关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