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ku真人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2-07-11 18:43:27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月8日,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第3次)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议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为主题,开幕式由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5月8日,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第3次)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议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为主题,开幕式由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主持。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夏泉在致辞中表示,这次由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研讨,学界进一步深化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和学术理解,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向深入。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在致辞中表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著成效,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他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之实质,是要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释世界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理论形态。他希望研讨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研究,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进行更全面、更系统、更精准的阐释。

  主旨演讲第一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炳权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树发以“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主题”为题,提出要从21世纪的世界历史形势和人民群众实践中、从历史经验中、从各种思潮的相互联系中来认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主题。他认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题,即走向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双聘”教授陈学明以“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面对现实”为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提出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直面重大现实问题;二是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在新冠疫情中的发展契机;三是应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的侵犯;四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指向改变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人的存在方式。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围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了主旨演讲。他提出,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从八个角度论述如何营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浓郁政治生态。一是深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中心任务的新要求;三是强化贯彻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四是在多重目标中寻求系统动态平衡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五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六是为民营企业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七是设计合理的地方政府竞争发展机制以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八是提高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意义”为题,从“四个发展史”的维度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跃升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复兴进入转折时期、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进入引领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研究员分享了“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他认为,要从历史维度看待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从时间维度把握21世纪的世纪本质,从现实维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建构”进行主旨演讲。他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背景下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态,其基本内容是关于面向21世纪人类未来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理论阐释。他提出,要通过逻辑、理论、实践三大路径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建构。

  主旨演讲第二阶段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海青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以“时代问题与两个结合”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将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大意义;时代是“两个结合”的参照,只有结合时代条件才能把握好中国的实际;引领时代是“两个结合”的目的,其理论成果要回到时代中去检验;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内容、特点等产生具体影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重张力”为题,从三个维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论述。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推促下不断深化、在历史与当代的背景叠加下不断创新、在中国立场与世界格局的双向渗透中不断发展。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做主旨演讲,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行概念界定。他指出,只有创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重镇、研究21世纪最伟大的实践样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中占据主干地位、提供一整套解决世界共同问题的方案这四个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才能被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他的都只能称之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最后,他概括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首创的概念在学术史上具有世界性、引领性、开拓性的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丹以“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区别着手,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现代化”概念的不同。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激活了资本的革命面、发挥了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优势、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联俊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三重面向”为题,提出要处理好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关系,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学术话语权力竞争中的影响力。要面向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为马克思主义在学界的地位提供学术支持,发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双套以“资本主义文明的观念论言说及其反思”为题,指出资本主义文明是讨论人类文明形态的重要对比对象,阐述了对待资本主义文明出现的四种言说方式:合理性言说、倒退性言说、浪漫性言说、静止性言说。并提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生成的文明形态,既回应了马克思的新文明期待,又回应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错误言说方式。

  会议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国内高校、党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单位的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1800余名师生齐聚云端参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