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ku真人

发布时间:2022-07-10 08:51:09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感召,中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主要就是在这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919年5月5日,北京《晨报》副刊“马克思研究”专栏发表了由陈溥贤翻译的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该文节译了《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说明了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与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特征和基本原理,阐明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基础地位,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篇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的开始。

  尔后,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新青年》杂志、《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建设》杂志、《广东中华新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文章。

  其中,特别是1919年7月18日至24日北京《晨报》副刊“马克思研究”专栏连载的译自日本《社会主义研究》的《马氏唯物史观概要》、1919年9月至11月《新青年》杂志第6卷第5、6号连载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11月至12月《广东中华新报》“世界学说”专栏连载的杨匏安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1919年12月《建设》杂志第1卷第5号发表的胡汉民的《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等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最初启蒙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由此前主要是由一些分散的个人进行的传播转向了有组织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后,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纷纷成立了小组。

  正是在这些研究会和小组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开始呈现出有组织的特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开始有了自己专门的理论阵地。中国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9月将《新青年》杂志改为自己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月刊。与此同时,各地小组也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开始得到有组织的翻译和出版。例如,《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是在上海小组的组织下由陈望道翻译、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于1920年8月出版的,陈独秀和李汉俊两人还曾对陈望道的译稿进行了校对。

  不过,虽然前述北京《晨报》副刊发表的译文《马氏唯物史观概要》中就已提到了“辩证法的思索法”并认为它是“马克思学说的构成分子”,瞿秋白在其《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哲学概论》中也已论述了辩证法(即他所谓的“互辩法”或“互辩律”)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但从总体上看,直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基本上还局限于唯物史观的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实际上主要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由早先基本上只是唯物史观的启蒙转向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其中之一是大革命失败所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刻反思。列宁逝世后,苏联哲学界2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辩证论者与机械论者的论战,以德波林为首的“辩证论者”尖锐批评了季米里亚捷夫等人否定唯物辩证法的机械论错误,强调以辩证的观点理解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并在论战中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受此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场气势磅礴的宣传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运动。在描述当时的情形时,郭湛波曾说:“中国自一九二七年社会科学风起云涌,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因之俄国的思想介绍盛极一时。”

  从1927年到1930年,中国的许多报刊都发表了一些传播唯物辩证法的文章,而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反杜林论》等有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经典著作的中文全译本也纷纷出版,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经典”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开始被部分地翻译出版。

  进入30年代以后,唯物辩证法运动更加汹涌澎湃,唯物辩证法在中国思想界狂飙突起、风靡一时。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学者撰著的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纷纷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其中也包括不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们对于帮助中国人最终领悟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通过唯物辩证法运动,至30年代中期,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有了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已经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上较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此基础上,30年代中期以后首次出现了中国人自己撰著的系统、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著作,这就是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该书被称赞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系统传播的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