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章

发布时间:2022-06-20 16:42:05 人气: 作者:小编

  ku真人同志的“两论”是基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国模式向中国模式的转变,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表述方式,为中国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学风是党的优良作风,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2017年是同志《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80周年。这两篇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我们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具有恒久的科学价值,这“两论”持续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

  同志的“两论”是基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外国模式向中国模式的转变,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表述方式,为中国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两论”最初是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稿,讲演时间为1937年的7、8月间。当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同志于此时讲这两个问题,指向非常明确——从哲学上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迎接抗日战争新阶段的到来。思考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根本性质和思想基础,同志从全面抗日战争的战略任务对实践和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并由此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想路线的深刻教育。藉此为新起点,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运用唯物论辩证法,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教训,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一、“两论”以扫清党内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构了科学合理的实践形态

  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实践论》《矛盾论》的诞生,不仅是适应中国革命需要,以及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形态。

  《实践论》的主题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矛盾论》的主题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两个统一”为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这“两论”是反对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实践论》深刻揭露了“左”、右倾错误认识论根源,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矛盾论》深刻揭露了“左”、右倾错误的形而上学实质,指出他们不懂得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只是千篇一律地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两论”彻底批判了“既不懂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取得对于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也不懂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检验我们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是否正确;既不懂得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具体研究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也不懂得以对这种特殊国情和特殊规律的研究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思想,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并对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在方法论上给予了明确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两论”的发表,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最终在党的“七大”确立了这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两论”作为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一)《实践论》作为一篇认识论的著作,根据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需要,通过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和教条主义者思想路线的弱点,从而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集中阐明了认识与实践之具体历史统一的科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从许多方面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第一,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系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本质。

  第二,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对认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两次飞跃”的著名论断。同志不仅科学地论述了实现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方法,而且特别强调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飞跃的重大意义,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这一论述,既充分体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又进一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点。

  第三,第一次对人类认识的总规律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特别是把“再认识”作为人类认识总过程中一个基本环节加以强调,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新的贡献。

  (二)《矛盾论》作为一篇辩证法的著作,根据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抓住形而上学的要害和教条主义思想方法的弱点,突出强调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集中阐明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从许多方面拓展和深化了辩证法的研究。

  第一,首次提出矛盾的普遍性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科学思想,认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是一个新概括,深化了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科学思想,也是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哲学升华。

  第二,对矛盾普遍性的科学内涵作了完整的表述:“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由此,不仅指出了空间上的矛盾无所不在,并且指明了时间上的矛盾无时不有,纠正了“差异不是矛盾”的形而上学思想,使矛盾普遍性的思想得到彻底贯彻。

  第三,对矛盾特殊性问题作了系统发挥,论述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矛盾的特殊性,每一运动形式中各个发展过程矛盾的特殊性,各个发展过程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各个发展过程在其不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各个阶段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分析复杂现实矛盾的逻辑体系。

  第四,创造性地阐明了矛盾不平衡性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矛盾不平衡性的科学理论,指出这是矛盾特殊性在矛盾地位上的表现;把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明确地上升为哲学概念,并对它们的科学内涵作了明确规定;对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强调对此问题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人都应当注意的。”这些都是对辩证法思想宝库的新贡献。

  三、“两论”作为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了的科学论著,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结合新实际学习“两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两论”发表于80年前。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两论”产生的年代虽已成为历史,但“两论”的哲学光芒将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这正是习重推“两论”强调“需要反复精读”的要义所在,也是为什么在“两论”发表80年后我们仍然需要纪念它的理由。

  (一)学习“两论”,有助于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诸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正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跨越,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宝,必须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二)学习“两论”,有助于提高按辩证法办事的能动性。《实践论》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关于认识运动总规律的思想,为我们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对“两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思想路线和创新理论。

  《矛盾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概括与论述,关于主要矛盾和重要方面的论述,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论述,为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价值理想,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论”所阐述的深刻哲理,同时又要根据新的实践、新的科学成果、新的历史条件发展“两论”,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新的指导作用。

  (三)学习“两论”,有助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同志在《实践论》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不发展,不创新,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只会使马克思主义丧失其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本质特征,我们必须时时牢记。马克思主义既是与时俱进的,又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青春永驻、绿树常青。

  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习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号召全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强调,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提倡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在他开列的“需要反复精读”的同志著作篇目中,首先就是“两论”。这是因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思想的两篇光辉的代表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新发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五大新发展理念,到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战略、新举措落地生根,无一不体现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和发展“两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实践。新形势下的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迈出坚实步伐,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开辟出全新征程,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新飞跃,也表明了“两论”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重视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点球大战中,你能顺利将足球射进球门吗?邀你驰骋绿茵场,一睹热血澎湃的校园足球瞬间!

  新学期已经到来,你是否渴望有一个全新的改变?快来开启你的大学关键词,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在天山深处,隐藏着一处精致而又神秘的原始岩画群。一起深入天山峡谷,了解三千年前的岩画背后的故事。